膝上五寸中渎穴,膝上二寸阳关寻,阳陵膝下一寸住,阳交外踝上七寸,外丘外踝七寸同,此系斜属三阳分,踝上五寸定光明,踝上四寸阳辅穴,踝上三寸是悬钟,丘虚踝前陷中取,丘下三寸临泣存,临下五分地五会,会下一寸侠溪轮,欲觅窍阴穴何在? 又翻花杨梅,亦以本方加雄黄末,香油调敷之。
[2]缘怒伤肝胆,令脑邪热冲入目中,致成此障,久则变为瞳神细小。多生两膝或生两肘,肿类人形,眉目口鼻皆具。
虚热羚羊饮车细,参苓防如一同煎,实用防风芩桔梗,硝黄茺黑细知前。[10]十三椎下,悬枢穴也。
[7]从环跳穴以下循髀阳风市穴;从风市循行渎、阳关、出膝外廉, [8]从阳陵泉穴循阳交、外丘、光明等穴,下外辅骨之前阳辅穴也。<2>先以手法端提颈、项、筋骨,再用布缠头二三层令紧,再以振梃轻 轻拍击足心,令五脏之气上下宣通,瘀血开散,则不奔心,亦不呕 <3>若已缠头拍击足心,竟不觉疼,昏不知人,痰响如拽锯,身体僵硬 ,口溢涎沫,乃气血垂绝也,不治。
黄耆一钱 茺蔚子二钱 地骨皮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茯苓一 钱 甘草五分 大黄一钱 右为粗末,以水二盏,煎至一盏,食后,去渣温服。<2>再问其或思饮食,或不思饮食,或四肢无伤,而精神不减,或精神 <3>或能坐起行走,或昏睡不语,或疼痛不止,瘀聚凝结,肿硬筋胀。
[8]从下关上行额角,入发际以督脉中行神庭穴旁开四寸半,头维穴也。【方歌】追风散用川郁金,皂刺大黄研末匀,初服消风次用此, 共为细末,酒打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